地锦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李纨等诗谜以及薛小妹十首怀古诗解读芹梦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白癜风到哪家医院比较好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_ks811/

李纨等诗谜以及薛小妹十首怀古诗解读

——作者家庭及撒手悬崖情况的提示

王钰报

内容提要:《红楼梦》第五十一回,薛小妹十首怀古诗是以诗谜的形式出现的,然而对于这十首怀古诗诗谜的谜底的解读,可谓众说纷纭,因为作者没有明确谜底,目前各类说法没有一类是令人信服的答案。本文试图立足文本解读,根据作者提供的线索,通盘考虑,合理推论,对这十首诗谜解读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这十首诗谜和李纨等人的谜语一气暗示了作者家庭和自己撒手悬崖的真实情况。

关键词:小说需要制谜规范关涉揭示

很多人都说“诗无达诂”,并以此作为自己《红楼梦》诗词解读的奠基石;从而为自己洋洋洒洒的挥洒曹雪芹的诗词并不求甚解提供理论依据。我认为,这是不严谨的研究态度。作者拟诗题字,自有自己当时的处境和心境,我们的解诗自然应与作者的处境、心境一致才可以找到最佳的答案。虽然说由于诗歌的特殊性,它的训解是因为读诗者的心意而有所不同;但是总可以找到最适合作者处境和心境的答案。而《红楼梦》的诗歌由于作者写作小说的需要,她所要表达的作者的处境、心境以及大意都一定会在小说文本之中有所体现;沿着小说文本提示的思路解释,才是正确的方法。薛小妹的怀古诗,既是诗又是谜,对它的解读历来争议很多。对这些解读我觉着大都不能切合诗谜本身的文意,而且与文本也相去太远。在此,笔者试图立足文本大意,紧紧扣住谜语本身进行详细剖析,力求得出最可信服的答案。

薛小妹这十首怀古诗,我们的判断是清晰的。首先就是诗谜是作者沿着小说的结构和主题需要创作的,在这样的环境下解读这些诗是完全可以“达诂”的,更何况这十首诗是谜语诗,她本身就应有答案;另外,合理的和准确的解读这些诗,对于读出《红楼梦》的大意,读出作者的处境和心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诗词的解读或许会成为进入红楼殿堂的开门转、金钥匙。

不可否认有些小说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中出现的一些诗可能并不会关涉小说主题,仅仅是叙事或“急奏章”的凑数,但是这种可能在《红楼梦》的创作中却是不可能的。《红楼梦》第一回有脂批说:“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这是这部书中,脂砚斋对于作者诗歌的一次直接评价。脂砚斋为什么这么说?是作者的诗歌写得好呢?还是除此机会这些诗歌就不可以流传了吗?我们要去臆测批者的答案显然是困难的,但是我们的警觉确实可以充分地启动我们的思考,会为我们提供好多的可能性选择。而其中一条重要的答案就是,“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文中的诗歌都是和文内故事关涉的,是服务于文章表达的重要内容,传书的目的和手段都是关涉书中的诗歌的。那么,我们尝试解读这些谜语诗,也许可以找到一条进入《红楼梦》殿堂的捷径,从而解读出作者真实的处境和心境。同样道理,我们的解读如果与文本大意不关涉或者相反,那就是错误的。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这些诗谜是可以确切解读的;解读的方法就是必须与文本关涉。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谜语的猜法问题。

(一)谜语的制法与猜法

但凡制作谜语,都会有基本的制法和要求;猜谜语就要根据制谜者制谜的基本规范和谜面的意思,沿着自己的解法猜去,才猜的准的,否则,都是瞎猜漫拟了。《红楼梦》里这些诗谜有没有规范一些基本的制法与猜法呢?有的。

在《红楼梦》这部书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乌雅制春灯谜”一回里,先有黛玉、湘云等即景联诗;之后,次日众姊妹齐集暖香坞。书中写到:

李纨因笑向众人道:……昨儿老太太只叫作灯谜,回家和琦儿、玟儿睡不着,我就编了两个《四书》的。他们两个每人也编了两个。众人听了,都笑道“这倒该作的。先说了,我们猜猜。”李纨笑道“‘观音未有世家传’,打《四书》一句。”湘云紧接着就说“在止于至善”,宝钗说:你也想想“世家传”三个字的意思再猜。李纨笑道:“再想。”黛玉道“哦,是了。是‘虽善无征’”。大家说这句是了。李纨又道“一池春草草何名”。湘云忙道“这一定是‘蒲芦也’,再不是不成?”李纨笑道:“这难为你猜。玟儿的呢是‘是水向石边流出冷’,打一古人名。”探春笑道“可是山涛?”李玟笑道:“是,”李纨又道:“琦儿的是‘萤’字,打一个字。”众人猜了半日,宝琴笑道:“这个意思却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琦笑道:“恰是了。”众人笑道:“‘萤’与‘花’何干?”黛玉笑道:“这个妙得很。萤可不是草化的?”众人会意,都笑说:“好。”宝钗到:“这些虽好,不和老太太的意思,不如作些浅近的物儿,大家雅俗共赏才好。”众人都道:“也要作些浅近的俗物才是。”湘云笑道:“我编了一只《点绛唇》,恰是俗物,你们猜猜。”说着便念道:“溪壑分离,红尘游戏,真何趣?名利犹虚,后世终难继。”众人不解,想了半日,也有猜是和尚的,也有猜是道士的,也有猜是偶戏人的。宝玉笑了半日,道:“都不是,我猜着了,一定是耍的猴儿。”湘云笑道:“正是这个了。”众人道:“前头倒好,末后一句怎么解?”湘云道:“哪一个耍的猴儿不是剁了尾巴去的?”①年10月第一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第页。

这一番叙述五个谜语,有谜题,有谜面,有规范,有猜法,有答案。这不是无谓的叙述,是与后面的谜语一脉相承的,它就是个引子和规范。目的是通过这些谜语,解剖麻雀,为了大家正确解读后面的谜语立个笵儿。理解了上面的诸子女的猜法和制谜的规范、谜的隐意,就会明白后面十三首诗谜的答案和隐意了,不按照这样的规范去猜谜,就不会得出准确的答案。同样,作为文章叙事手法,也显得错落有致,高低起伏,层次分明;不至于一气到底,波澜不惊。

李纨的第一个谜语“观音没有世家传”。看看书中介绍怎么个制法与猜法吧。李纨的制谜先有一句俗语,然后界定出谜底的要求——“《四书》中的一句话”。湘云是根据李纨的制作要求“《四书》的一句”和谜面的字义,猜出“在止于至善”。按照李纨的要求和字面意义,这个答案是通的。但是,宝钗说是不对的。为什么?宝钗说:你也看看世家传?黛玉紧接着改成了“虽善无征”。大家说,这次猜对了。为什么这次对了呢?这不奇怪吗?恰恰不奇怪,这样的包袱,突出了下面条件的重要性。说明,这一类谜语除了谜面的条件,还必须有以下条件,都符合方才正确。这就牵扯到了这些谜语猜法的基本规范了,那就是在多个相似的答案中关涉制谜者的身世处境的答案才是正确答案。而这个答案所指之处,就是李纨虽然有很好的修养和优越的生活,但是没有后代继承。自己的儿子应该仅仅做了“骑马和射箭”的侍卫一类武官,而不是织造或者工部侍郎一类文职。而这个做武职的儿子没有能够承家继业就夭亡了。这个答案大家都说是了。其他答案即使再怎么通达,也是不对的。猜对这个谜语一方面要符合制迷者的要求,第二方面就是要关涉制谜者自身身世际遇。这就是这首谜语的制作与猜谜的基本的范。而这些谜语的解读,对于准确的弄懂《红楼梦》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下所有谜语皆遵循此例。大家要警觉,一定要警觉,李纨的儿子夭亡了,她没有后代继承。大家再看看通部文中李纨的叙述,不论是衣着、性格、住所、诗词、判词、梦曲,一个共同的暗示都是所以子荣母贵,但儿子做了武官,以后死了,晚景孤苦凄凉。这太关键了。这是第一个谜语,是个范。其后的所有谜语都按照这个范。重要的一点是,关涉身世、家事。

第二首“一池春草草何名”。书中说“湘云马上猜出第二个谜语”是“蒲芦也”。李玟说对了。为什么呢?因为湘云这次是根据这个规范去猜的,也因为“蒲芦也”首先是《四书》中的话。第一,“子曰:‘夫政也者,蒲芦也’。”第二,郑玄之“蒲卢,蜾嬴,谓土蜂也。《诗》曰:‘螟蛉有子,蜾嬴负之。’螟蛉,桑虫也,蒲卢取桑虫之子去而变化之,以成为己子,政之於百姓,若蒲卢之於桑虫然。”不论郑玄所论正确与否,蒲芦之谓已然存在了。这就是直接指向了李纨的身世际遇:不是仅仅“未有世家传”,她还过继了“螟蛉子”。这个答案对不对呢?答案得到了李纨认可的。这再一次验证了上一首谜语的结论。这也再次强调了此处制迷与猜谜的方法。这两个谜语很惊人,而且各人都对这些谜语的答案是认可的。它们道出了李纨身世的秘密,李纨儿子身世——骑马射箭的武将,他早年夭亡,没能承家继业;李纨后来又过继了儿子。目前很多的解读中,纷纷猜了这是李纨自况,却也没有想到李纨自况者何,只是想当然的漫猜乱拟,没有逻辑的推演和缜密的论证。大家想一想,这个李纨会指向谁?在曹寅家谁会如谜语中所指向的处境和身世。思想起来,也许你会大吃一惊的。这多么的清楚啊!她是曹寅寡妻——李夫人。

原来作者有这么周密的玄机啊!李纨竟然就是曹寅寡妻的代言人,李纨代之曹寅寡妻李氏设譬,她的亲儿子曹颙长大后做了康熙侍卫,就是贾兰喜欢的骑马射箭的侍卫,也曾显赫一时,但是其实他早死了,做侍卫时就死了。她“虽善无征”,那么现世的继承了江宁织造、并且有了儿子的曹颙是谁?(他应该是假曹颙之名存世的螟蛉子,这人是谁?当然包括曹,是李氏的“蒲芦”之子。这是一个大关键,关键中之关键是第一个人是谁?我在黄海数字出版社年版《真心红楼》一书中有论述。)这正是说李氏其实是没有后人的。第二个谜语是说李纨收了个螟蛉子——蒲芦也。大家记住,李纨是代曹寅寡妻李氏——代言的。这其实就是说,李氏后来收养了某人以及曹做“蒲芦子”。切切!到这儿,我们应该看到这些谜语的目的是什么了:告诉你作者家真实的情况。目前流行的,把李纨认成曹寅孙媳的都是毫无实据的假说啊。

李玟的谜语接着写到山涛。山涛弃道投靠司马师,做了晋朝官职。按照上文规范,这个谜语关涉谁呢?谁曾经立下隐者之心,后来又放弃修行做官了呢?理论上,只能是李纨那个“蒲芦之子”。藉此暗示李纨螟蛉子,从普通包衣之家的孩子,转身继承了“金玉良缘”;他们就象山涛一样弃道为清朝官之意。山涛的出现再次和李纨收继子继承“金玉良缘”相印证。紧接着“绮儿的是个‘萤’字,打一个字。”众人猜了半日,宝琴笑道:“这个意思却深,不知可是花草的‘花’字?”李绮笑道:“恰是了。”众人道:“萤与花何干?”黛玉笑道:“妙得很!萤可不是草化的?”众人会意,都笑了说;“好!”这个谜语可谓惊心动魄,“腐草化萤”,黛玉揭示了谜底的由来,这个由来关涉书中人物的话,此人之后就是贾家必然落败,然而落败之后还会有一朵鲜花开放。结合作者的故事,此人之后,曹家必衰败,就如腐草一般;但是,在此衰败里却可以看透世道,悟出真理,写出伟大的《石头记》,就是所谓衰败之后,腐草化萤,草化为花。这就是“山涛”与“腐草化萤”的基本含义。也告诉大家作《石头记》这部书的人正是这个“蒲芦之子”,《红楼梦》的作者是曹寅寡妻李氏的第一个继子。这是非常重要的提示。然而,这些谜语步步紧扣,层层延展,毫无差池,怎么能否定的了作者如此周密的安排。

此节最后一个谜语是结语,湘云用俗物制谜,谜语用诗词的形式出现,这就进一步靠近薛宝琴的谜语形式了,为后文薛小妹诗谜立范。这个谜语由湘云制,所以必由贾宝玉猜出。谜语就是指,贾家的官运自此终结。断尾的猴子在此揭示,俗语言“富不过三”的周期律。此谜的大义就是,这些在朝当官为宰的芸芸众生不过是滚滚红尘中演戏的猴子,是被皇家耍的猴子,都是被人剁去了尾巴的,必然好景不长,终不会有世家传。写出了封建官僚制度和曹家富贵一样,终将灭亡的命运。猴子的象征意义,在《红楼梦》里不是一次出现,第二十二回贾母制谜“猴子身轻站树梢”;曹寅家常说的“树倒猢狲散”等语。这谜语就是这样的规范,它依靠一段诗词,揭示一个道理,指向一个俗物;通过这个俗物暗喻一番道理、一个历史的真实存在。最后这首诗谜,就是具体的为后文立标的。要学习李纨、李琦、黛玉、宝钗、湘云的猜法和制法才是。为了进一步展露这些谜语的制作和猜谜规范,书中还进一步展示了三首更加接近薛小妹的诗谜。

紧接着,书中写道。李纨道:“昨日姨妈说,琴妹妹见得世面多走的道路也多,你正该编迷儿……”在此,用李纨一句话轻轻过度到薛宝琴,十分自然、婉转,不见接茬的。但是,宝琴自去寻思呢,话锋一转,宝钗倒先有了一个。众人猜时,宝玉也有了一个,黛玉也写了一个。此所谓,轻波微澜,好看煞!却正道出三个主人公。这三个人的谜语,自是他们生命的自况呢!请听解!

宝钗的是:镂檀锲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这些诗谜便采用了和薛小妹一样的七言绝句,谜底要求都是俗物。诗谜的结构便是,第一句揭示物的形状,后一句接住深化,从而指向谜底的物象;后段接住谜物物象转如意义的探索,引向作者家庭历史等人物关涉。这是以上谜语制作和猜法的进一步展露和深化。她的谜底的确如一些先生猜的,是松塔。松塔有形,正如“镂檀锲梓一层层”。下一句深化“岂系良工堆砌成”?这是上天制造的,不是人工雕刻的。后文转意。但是,苦守孤山,纵有风雨飘摇,却与真佛无缘,也就是“何曾闻得梵铃声”,孤苦伶仃,堪念堪怜!后一句进一步结合谜物的特征,妙合了人物的经历。所以,谜物是如层层“镂檀锲梓”做成的梵铃模样的天然的塔状物,独居风雨飘摇中,没得到真经。后一层妙合宝钗一生,她和贾宝玉结了婚,也有了孩子;但是,最后夫妻分散,孤苦一生。宝钗就是那个吃饭穿衣,养家糊口的苦难妻子。宝玉离家出走做了道士,“宝钗”自己苦守嘱托,不见夫君到来!“何曾闻得梵铃声”。

接着,宝玉和黛玉的诗谜和宝钗的一般,解法和前一首也是一致的。宝玉的诗谜是:天上人间两渺茫,琅节过谨隄防。鸾音鹤信须凝睇,好把唏嘘答上苍。宝玉诉说出自己的心酸,也就是作者的辛酸:我被逼出家,虽有誓言,可是咫尺天涯不敢相见。真如天上人间一般,我的妻子啊,天上飞过的鸾音鹤信你千万不要放过,那是我为你捎去的诚心的问候和无限的惭愧。这个谜语谜底属鸽信一类都可。黛玉的是: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主人指示风雷动,鳌背三山独立名。黛玉却是天上的神马-----騄駬,自由奔放,无拘无束,驰城逐堑威武狰狞,她必然做海上仙山上自由独立的神仙。黛玉就是作者自己的威武、自由、高尚的心灵,自己宁愿隐居仙山作自由自在的神仙不愿做他人帐前俯首帖耳的富贵奴才的铮铮傲骨。很多人不明白,林黛玉病弱如此,怎么有这样的暗示。其实,诸位不明白的是,林黛玉代表的是自由的灵魂,这个自由的灵魂是与封建道德叛逆的勇士___騄駬。所以物件却是走马灯。这三首诗结合以上谜语已经再次为后文如何猜谜做好铺垫。凡是不是如此猜法的都属错误。当下有很多先生认为是暗示女子命运的,但是他们怎么也道不出是何物件来,只是想当然耳。那怎么可以呢?

以上诸事铺垫已过,轻轻由探春带过,薛小妹款款出场,自然流畅。请看薛小妹十首怀古诗如何!且看我一首一首的讲过。

有人说过,前几首都给了答案,这几首为什么不给呢?其实,这恰恰是作者的创作技巧和小说结构所必须的。三段谜语,表现形式不同,而且层层关涉,花样翻新,不落俗套。另外重要的,还可以暗藏行踪,启发智慧者的无穷想象力。真是美奂美轮,让人叹为观止。

二、薛小妹怀古诗解读

上面的谜语我们已经知道它们通过自己特殊的结构,隐秘的表述了作者家的真实情况;并且进一步为后文中薛小妹十首怀古诗展示制谜和猜谜的方法。薛小妹所制怀古诗谜怎么解读呢?

这十首诗谜承接上文,并且和上文谜语一样的结构和功能,通过隐秘的方式揭示作者家庭的情况。我们在解读这些诗谜时一样要遵守上文的基本方法。

赤壁怀古

赤壁深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宣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雄在内游。

这首诗被很多先生讲过,讲法很多,我知道的比较有意思的有说是影藏曹性家谱②(中国文联出版社年9月第1版曹祖义著《红楼梦与大孤山》、薛宝琴十首怀古诗“解味”)的,有猜乐器的,有猜“冰地”的等等,不一而足。但凡此种种,皆系漫猜。前面诸多演绎,逐步铺垫,作者基本上把解读这些诗谜的方法讲清楚了。这十首诗谜就是沿着前文讲述的方法制作的,解读这些诗谜也要象前文一样,才能解出正确谜底。要象解“观音没有世家传”那首诗谜一样,在多个相似的答案中,找出逻辑最为合理,并且与前文相符的答案才是正确的答案。同样这些诗谜的制作方法同上,谜底打一俗物。猜谜方法也如上文。这一首很有意思,那个猜是“冰地”的稍微互一点题了;“冰地”在形上靠近了诗歌第一句的意思,已经比好多先生进步了。但是,在多个相似的答案中,只有镜子最为合理。镜子扣住形似,接下一句深入到细节,就是“物可以仅仅留下形貌”。所以,它是镜子。第三句关涉文中内容,就是所谓风月宝鉴,是一部历史,一部家国盛衰史。它照见盛衰生死,照见悲欢离合,照见“滚滚长江东逝水”。这就扣紧了这部书的主旨,扣紧了家族的盛衰历史。这一首写明的是此书主旨,是十首诗谜之首。这首诗第一句扣题提示形态,第二三句是语义,第四一句照应首句。大意是那深埋的铜镜,像“赤壁”一般光华的铜镜,照见水光山色,却不见水的流动,无数的英雄在镜子里闪来过去,不会留下一点痕迹。曹孟德公,大战赤壁何其英明,何其英雄啊!徒留姓名而已。我的祖父曹玺、继父曹寅也曾辉煌一时,可是现在你在哪儿呢,你的孩子离散哭号,你看到了吗?大江依旧东流去,浪淘尽千古风流。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了噢!细细想来,不正是古今之鉴,世事之鉴,人生之鉴吗!开首以曹操赤壁大战开端,接住曹寅家事,揭开了本书的主题:风月宝鉴。这是唯一契合主题的答案。

交趾怀古

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

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这首诗谜结构同前一首是一样的,第一句也是讲形态,第二句照应并深化。是说用铜做的钱币,那才是国家的洪钟大吕,内正纪纲,外播四海,交通运转,国之本也。马援驰骋疆场、张良运筹帷幄,那铁做的兵器哪里有铜做的金钱重要啊。这首诗谜的大意就是这个意思。诗中把马援与张良并列,泛指文谏武战的一类功臣;但重点突出了两类为官态度的巨大差异。这儿才是扣紧主题的思想意义。

马援是带兵的将军,张良是“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的谋士。且看看马援的故事。

王莽末年,由于王莽暴虐,民不聊生,绿林、赤眉作乱,局势混乱。经过一番争锋,中原留下了两股比较强大的势力。一股是汉光武刘秀,另一股是在四川称为成家皇帝的公孙述。马援为割据陇西的隗嚣的部下。因隗嚣势力较弱,考虑到在两个皇帝之间选一个投靠。先派马援去见公孙述,因马援与公孙述是同乡,素来比较要好,以为公孙述会热情接待。想不到公孙述却完全以一个皇帝的架势接见他,使他感到公孙述不是一个能做大事的人,与隗嚣说,公孙述不过是一“井底蛙”。后来刘秀以诏书昭隗嚣,隗嚣让马援到洛阳去见刘秀,刘秀在宣德殿穿戴着普通人的头巾笑着迎接他,对马援说:“卿遨游两帝间,今见卿,使人大惭。”援顿首辞谢,因曰:“当今之世,非但君择臣,臣亦择君矣!臣与公孙述同县,少相善;臣前至蜀,述陛戟而后进臣。臣今远来,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简易若是!”帝复笑曰:“卿非刺客,顾说客耳。”援曰:“天下反复,盗名字者不可胜数;今见狴下,恢廓大度,同符高祖,乃知帝王自有真也。”马援对朝廷忠心耿耿,一直处于报效国家的心理状态之中。公元44年,马援刚从平定交趾的战争中回到洛阳,北方乌桓、匈奴不断侵犯边境。马援请求带兵出战说:“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从此,“马革裹尸”就成为英雄要战死沙场的誓言。公元48年,武陵郡(湖南省常德市)蛮族部落,攻克临沅,东汉政府派李嵩,马成讨伐,不能取胜。马援要求出征,光武怜他年老。不肯答应。马援说“我还能身穿盔甲,上马作战。”刘秀要求骑给他看,马援在马上据鞍四顾,表示仍可担当重任。刘秀笑说:“矍铄哉是翁!(好个神采飞扬的老汉!)”遂派马援率领宫廷禁卫官副司令(中郎将)马武、歇舒笼统军四万人,南下攻击武陵五溪。在这一次战争很是艰苦,天气酷热,军中发生瘟疫,马援也被感染,病死军中。马援没有像张良那样,对待封建皇室有关的人物或事件采取明哲保身的做法。不经意地怠慢了汉光武的驸马梁松。在马援去世后,梁松进行报复,罗织罪状。把马援征战交趾时,为了防病吃的薏米,班师时带回,说成是马援收集的一车珍珠。使马援死后得到不白之冤。马援妻子儿女惊恐万状,以至不敢把马援的棺柩运回祖坟安葬。亲友没有一个人敢来吊丧。马援的侄儿马严,跟马援的妻子,婶侄二人,自己用绳索捆在一起,跪到宫门口请罪。回家后前后上书六次,刘秀不予理睬。

再看张良如何。张良在辅佐刘邦成为汉高祖,自己被封为留侯后,就有意地淡出朝政,进入出家的境界。他说:“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泰,天下振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意思是,自己从祖父起就辅佐韩王,当时为了报秦灭韩的仇,不惜用万金买通了一个勇士,想用大铁锥杀秦始皇。后用自己三寸不烂之舌,为汉高祖出谋划策得了天下,现在被封为万户侯。作为一个出身布衣的的人来说,已经到了极高的位置了,我张良已经很满足了。我愿意抛弃一切人间富贵,像赤松子那样归隐,修身养性终此一生。在刘邦宠信戚夫人,想废太子,吕后让吕泽去问张良,张良认为自己只是在刘邦困难之时,出谋划策,现在已得天下,太子的事是皇上家事,自己已是“槛外人”不能再问“槛内事”。吕泽再三请教,张良就想出一个办法,推荐了当时隐居在商山的四个老人,让吕泽去请商山四皓来辅佐太子,张良就不用参与皇家事务而解决了汉高祖的宫廷之争,自己并没有重回官场之中。

为什么这首诗名为交趾怀古呢?除了平定交趾是最困难艰苦的战争外,主要在于选中了在于在这次战役中马援受小人陷害受了不白之冤。马援虽然战功卓著,忠心耿耿;但是,不知进退,愚忠。《石头记》作者要对比马援与张良来怀古,吐露出“伴君如伴虎”的感慨。在群雄争天下的时候,马援与张良都是没有得天下时的皇帝的朋友,得了天下,坐在最高位置上的君王,对功高盖主的功臣,就有一种不可言传的阴暗心理。与皇帝很接近的臣子,要学张良,不可学马援。这首诗就是从曹玺、曹寅做盐运使讲起了,他们父子四人兢兢业业为皇家聚敛钱财,征粮纳税功劳巨大啊!但是到头来却正如马援一样被诬陷抄家治罪。皇帝是无情的,正如康熙雍正之流,利用你征收盐税,满足私欲,到头来还是落得马援的下场;莫如学张良修道而去。曹寅在《子猷摘诸葛菜感题二捷句》中有诗句:“忽念南中桑叶长,错将薏苡谤明珠”、“长安近日多通草,处处真花似假花”。便是对功劳巨大的曹玺父亲、曹寅自己的未来遭遇明确表达出隐隐的担忧。这也是作者对曹玺和曹寅愚忠如马援的内心感慨,所以这首诗名为“交趾怀古”,感慨马援的身世际遇。这也暗示了这个曹雪芹先祖的开端是从曹玺直追曹操,曹雪芹的近祖不追曹士选,应该是有玄机的。

有先生说这首诗谜谜底是映射贾元春的命运,哪儿有呢?马援与张良与贾元春有什么关系呢?金钟的确在南齐时宫中做过宫禁女子的起居之声,但大家都知道那只是金钟,与“金镛”是两码事。张衡在《东京赋》里的确有“春日载阳,合射辟雍。设业射虡,宫悬金镛”之说,但这里的“金镛”是皇帝的礼乐之器,并非普通的金钟啊,也非指宫女之用。以此作为元妃内宫之用“金镛”那是大错特错的。而且始终明确的讲“铜铸金镛”,而非“铜柱金钟”,这是两个概念。“铜铸金镛”是指用铜铸造的国之重器啊!它才可以“声传海外播戎羌”,那不论是“形”还是“意”都是铜钱,怎么会是内宫的女子声音呢?还不丢死人吗?怎么可以声明远传海外功用播撒戎羌呢?所以,这绝非映射元春之意,其他各首也都不是这种作用的。而整个诗谜的寓意是映射皇家“情可轻”的,不是宣扬宫女音声。反而道出的恰恰是“悬崖撒手”的思想基础,是对先祖不知道及时归隐的慨叹。

钟山怀古

名利何曾伴汝身,无端被召出凡尘

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这一首表面上看是写周颙故事。钟山之怀就是对周颙之怀,这不需怀疑,然而所怀者何?众所周知,南齐时的周顒,据说原来隐居在钟山,后因受皇帝诏去做官,再回到钟山时,孔稚圭(公元-)写了一篇《北山移文》,假借钟山之神与草堂之神的口吻,对这位借隐居之名,行做官之实的周顒大肆讽刺。此诗之咏便记述了这一段故事。根据上文的制谜和猜谜方法审视这首诗谜,会有什么结果呢?你会发现,可不是那么简单。不是仅仅存讽刺之意,而是借周颙化蝶揭示一段历史故事。这首诗谜的故事与像突出相似点就是“化蝶”——无端被召出凡尘。这首诗谜的谜底是蚕。第一句还是写形的。蚕是茧壳内的隐者,名利何曾伴汝身就是写此蚕茧的形态。有一天,突然破茧成蝶,无端被诏出来了,做官去了。这正如钟山隐者周颙一样。下一句说,茧壳蚕丝牵连无休无止,可以做出华丽的衣裳。可是蚕茧徒落了一个枉与他人作嫁衣的笑谈而已。这一首诗,是讲了曹家祖孙三代四人作为皇帝家奴,做织造,忠心耿耿。这当中有一人是普通包衣,有隐者之志,却被过继曹寅,无端化蝶,做了官,象周颙一样。但是那徒为他人做嫁衣而已。到头来祸牵自身,无休无止。这人会是谁呢?承继金玉良缘,无端被康熙赐官化蝶,最终成自缚之茧的形象比喻。这首诗谜提示一个极其重要的信息,就是作者家有一人“化甬成蝶”,继承“金玉良缘”,做官去了。事实上,这个人就是曹頔假曹颙之名做了江宁织造③。这首诗谜透漏的作者的思想基础还是浓厚的“悬崖撒手”的隐士情怀。

淮阴怀古

壮士须防被犬欺,三齐位定盖棺时。

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这一首就更有意思了。却很多识士不知呢?这第一句明说就是打狗棒嘛!首句点题,直指打狗棒是壮士落难讨饭时防恶犬之物;结句照应,有了这根打狗棒我花子就有饭吃了。这一首诗谜谜底虽然简单,但是含义可是极其不简单了噢!淮阴侯韩信的故事几乎家喻户晓,韩信为汉室天下浴血奋战,功劳巨大。号称汉三杰之一。汉高祖定鼎后,一再贬谪,直至杀害。想曹玺一家,自大清定鼎以来,凡此百年,鞍马劳顿,浴血奋战。做家奴,奉奶血,征钱粮,烧茶织衣,充当耳目,低三下四。到头来,恩断义绝,屠杀功臣,落得个抄家坐狱,妻离子散的下场。用时,号称情同母子,亲如兄弟;不用时,枷号抄家,变卖家人。此情-----皇家的情就是轻且蔽。哪儿有淮阴侯韩信那么仗义知恩呢!但是作者坚信,他们就是像韩信一样心胸豪迈的壮士,死且死吧,盖棺定论,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历史自有公论。词句悲壮,呜咽有闻。到这儿,作者通过韩信对自己自祖曹玺至继父曹寅,以及自己的命运做了深入的总结,对自己一家人遭到的皇家给予迫害予以高声控诉。之后,诗谜进入了第二阶段的设计,对发生这个事件的原因进行了剖析;对作者个人的结局做了叙述。

广陵怀古

蝉噪鸦栖转眼过,隋堤风景近如何

只缘占得风流号,惹得纷纷口舌多。

前几首诗谜,通过世俗的物件,通俗的故事,写了曹家真实的家史故事,人物经历,悲惨命运。以下几首诗着重诉述情因后果了。这首诗谜的谜底是屏风。第一句写了屏风上面画着红花绿柳,金蝉乌雀,转眼就可以走过去了。同时也是写了屏风的形状。末句还是照应首句,是说屏风后边隐藏了多少淫秽的事呢!只叫人口舌不断。中间两句,一如前诗。借怀广陵故事,映射康熙。大意是说,康熙极尽奢华却落得个被弑的下场。也写雍正一如杨广弑父亲、屠兄弟,血溅屏风,占尽风流奢华,此事坊间已经口舌纷纷了,你能抵赖得了吗?此诗清楚地写道,坊间传言雍正杀父弑兄,宫廷内乱,导致牵连功臣,终至曹家家道败落。说出了曹寅一家败落的根本原因就是康熙被雍正杀害,雍正篡位夺权。这是作者给出的总结和剖析,事实证明这个剖析是符合历史事实的;曹寅之家的落败的直接原因就是康熙死亡雍正篡权,所谓“树倒猢狲散”。

桃叶渡怀古

衰草闲花映池浅,桃枝桃叶总分离。

六朝栋梁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六朝故事在《红楼梦》里已经不是一次使用了,足见作者对奢侈颓靡是多麽的刻骨铭心的痛苦,对家事沦落有多么的难过。这一首诗谜的谜底就是图画。首句写图画的形象,浅浅的池塘边一蓬衰草倚伴着一株枯萎的桃树,惨淡的影子倒映在池塘里。结句还是照应首句,告诉大家这是一幅凄凉的图画,孤单单的挂在记忆的墙上。中间两句,讲出诗意。煌煌百年的曹家大院,如今已经荒废了;热热闹闹的纷纷扬扬的一家人,兄弟、爱人,特别是我那心爱的人儿,已经离散。一如那六朝故事一样,雕梁画栋今何在?过去的浮华已经随水而去;曾经的爱人,已经离散了。墙头心里那副小照还在,可是我的爱人你在哪儿。在此就是借解咏桃叶与献之的故事,记咏自己的抛弃妻子出家隐居的故事。这明确就是作者假死隐居的直接证据,也与书中贾宝玉与薛宝钗最终分离的故事相符。作者自比六朝名士,心中隐藏了大志,他们都具有人性的潇洒,而为此哪怕委屈也会愤然前行的个性。“六朝栋梁”之比,非撒手悬崖出家做了道士的作者不可,非身怀大志、佯狂与倨、立志作出《红楼梦》的作者不可。这与“献之”有一比的。这首写出的是作者离家出走的个人内在原因。

青冢怀古

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

汉家制度实堪叹,橒栎应惭万古羞。

这一首诗谜的谜底就是墨斗。为什么?讲法还是和以前的写法一样的,第一句写了墨斗的形状就是墨水装在斗子里,不会流动。末句还是对应首句,末句“樗栎应惭万古羞”的樗栎是两种树,古人认为这两种树不能成材。《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中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樗栎啊!你们应该感到惭愧,因为你们从古至今因为不中绳墨而无法为皇上认可啊!这就是再一次照应首句-----墨斗。中间两句意义重大,揭示了曹家败亡的又一重要原因。墨汁在墨斗里是黑的,而且不会流动;然而,当冰丝一般的斗线走过墨汁,什么是非曲直都在两指拨弄间变了模样。皇帝的这个制度啊,却是令人叹息,怎么一个画工就可以挑拨的了君臣的关系。就如这个墨斗,它的黑汁怎么就可以染出谁是成才谁是樗栎呢!此诗借昭君被诬陷隐写了曹家被小人诬告抹黑,终至败落的外在原因。

马嵬怀古

寂寞脂痕渍汗光,温柔一旦付东洋。

只因遗得风流迹,此日衣衾尚有香。

此诗一咏三叹,只听得涕泪四流肝肠断。这一首说的是汗巾子。首句写手中襟上寂寞的方巾擦满了美人的掺着胭脂的汗水,斑斑驳驳的样子,同样是形状;结句照应,因为汗巾子装在美人兜里或者衣襟上,至如今还留下香味。这首诗里风流迹也可照应。第二三两句是写君王无情,所谓秦可卿是也。正如唐明皇一样,七夕对天发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永做连理枝。当大难来临,海誓山盟音还在,一尺白绫气消绝。我们曹家,至今还记得“此吾家老人也”话语,还记着写着“宣瑞堂”的匾额,虽然今天依旧衣襟留香;今天却如那温柔已尽的杨贵妃,一尺白绫赐死了。此诗对杨贵妃之怀,极言“最是无情帝王家”,道出了曹寅家败落实为“君情可轻”的深层原因。

蒲东寺怀古

小红骨践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

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

这一首诗写怀古,其实无古可怀,只是戏中故事。此后两首为第三阶段,是作者出家后的结局。它的写法与前几首有所不同,重在摹写谜底物件的形状和属性。但意义同样深远。这首诗谜的谜底是红丝绳做的腰带。首句写腰带柔软无骨、色红身轻的形状;第二句说是妇人用丝线私掖偷携撮成的;第三句写妇人经常用它系裤子;第四句说,只要用来系裤子,就已经和它一起行走,你走到哪它跟到哪了,这是就腰带形象而言和属性而言。戏剧里的故事,就是小红为张生和崔莺莺撮合婚事,期间曾被老妇人吊起拷问。诗虽是如此,意义同样深远,并且十分玄秘。它隐写了作者假死出家。为什么用无古可怀的戏中之事隐写此事呢?主要还是为了藏得更深一点罢了。毕竟假死出家是重大的秘密。这首诗可与秦可卿淫丧天香楼对看,同时结合冯唐之子冯紫英引荐,张友士看病,张道士大幻仙人,瑞珠触柱而死,薛宝钗、贾探春、贾宝玉的诗等文本内容对看才好。大意是说,我看穿了皇家虚情假意的面目,即秦家之情实在轻蔽,在长家计之后,经过冯紫英引线、张友士诊断、张道士替身,大换先人,遮天出家而去了。这都是“小红”引线的功劳。就如那夫人系裤子的腰带,也如小红做的红媒,在朋友的帮助下离家出走。这首诗谜道出的是作者“假死出家”、“撒手悬崖”的真实历史情况。

梅花观怀古

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

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这首诗和前一首诗是一个结构,是说风筝已经随着季节和风向,从冬天刮到了春天;那个美人的风筝已经从梅边刮到了柳边了,这一年的佳期已经到了,他们如约来了,又团聚了。谜底是风筝,美人风筝。此地也是无古可怀,故事的大意是,杜丽娘因情所感,抑郁而终。死后把自己葬在梅花观,自己的的画像埋入牡丹亭边。三年后这副图画被书生柳梦梅拾得,柳梦梅十分爱慕这个画中的杜丽娘,杜丽娘的魂魄被柳梦梅的感情感动,与柳梦梅相聚相爱。于是叫柳梦梅开馆,杜丽娘复活。所以这出戏也叫《还魂记》。这首诗谜就是要告诉读者,作者曾经假死出家到了梅花观,以后又还魂来到了柳梦梅的身边。这首诗也要与书中故事情节对看才会懂得。要与,薛宝钗、秦可卿、史湘云故事,和《丁郎认父》故事对看。书中多次说到隔年期,还要回来。这个与周汝昌探轶可是不一样的。这是作者家的故事的结尾,在以后又像杜丽娘一样还魂,夫妻团圆。这儿隐写了作者老来夫妻团聚的历史事实,与书中薛宝钗、史湘云的故事是一致的。

整个暖香坞薛小妹十首怀古诗“谜语”,谜底已经揭开,所隐写的事情、人物也都讲了出来,大体上就是叙述了作者家的真实故事。整个暖香坞诗谜是有着严密的逻辑结构、完整的故事叙述的整体,不是毫无关系鸡零狗碎的拼凑,都是为了叙述故事、揭示隐秘的需要而设的。循着这些诗歌的解读我们不由得就会进入《红楼梦》的殿堂。

①年10月第一版《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第五十回芦雪庵争联即景诗暖香坞雅制春灯谜第页。

②中国文联出版社年9月第1版曹祖义著《红楼梦与大孤山》:薛宝琴十首怀古诗“解味”。

③王钰报著黄海数字出版社年出版《真心红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