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锦草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首落叶,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复制链接]

1#

伤春悲秋,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主题;叶落知秋,落叶则是悲秋诗的典型意象。“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落木”即落叶,这是漂泊在万里之外的老杜的悲秋语;“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贾岛以苦吟著称,满长安的落叶是满心的凄凉;“飘零同落叶,浩荡似乘桴”,白居易对飘零的落叶特别敏感,是因为诗人与落叶都有共同的沦落天涯的人生遭际。

落叶不仅是悲秋诗的常客,更有许多诗人专以落叶为吟咏对象,借以抒情言志。如孔绍安的《落叶》诗:“早秋惊落叶,飘零似客心。翻飞未肯下,犹言惜故林。”思念故土是中国人一个永恒的情结。此诗托物言志,用落叶比客心,并抓住落叶上下翻飞的状态,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吟咏落叶的诗词中,大多是抒发思乡离情的。当然会有例外,比如诗人修睦的这首《落叶》诗。

落叶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首联交代叶落的原因。一场雨过,落叶铺地;层层叠加,如厚厚的红被盖着闲田。“闲田地”表面上看是指已经收割过庄稼的土地,实际上这个“闲”字大有深意,与修睦的心境有关,有闲即是空,是不再为某个繁华梦而奔忙的闲空状态。修睦在其《秋日闲居》中有两句诗:“是事不相关,谁人似此闲。”只有斩断与世事的牵连,才能保持一颗闲静之心,观照自身和宇宙。“重重”可以理解为重叠之重,表现落叶之厚,秋雨之猛;也可以理解成轻重之重,如杜甫“花重锦官城”之“重”,因为沾满雨水,所以有沉重之感。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颔联意为:回头想想,在春日翠绿湿衣的时候,怎么会相信和暖的春风竟会变成凛冽的秋风呢?这一句跳出对落叶的具体描摹,注入修睦对世事人生的思考,充满玄机哲理。这好比是对世人的当头棒喝,当你沉醉于纸醉金迷的繁华生活时,当你“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时候,你怎会相信一切繁华都是虚幻,痴迷的种种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呢?颔联荡开一笔,既使诗歌显得曲折有致,摇曳生姿,又拓展了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思维空间。真如神来之笔,让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颈联承接首联而来,继续交代落叶的命运。落叶有意,流水无情。真可谓流水落叶春去也,天上人间!零落闲田不算,还得继续顺水漂荡,有时又被流水弃于河边,在凄凉的暮色里暗自哀伤。这一联虽然明写落叶的遭遇,是对首联的进一步深化,而实际上却是为了印证颔联的感叹,运用形象化的意象,既避免了抽象说理的枯燥,又紧扣诗题落叶,真正进入了咏物诗不即不离的境界。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卒章显志。尾联将松树与落叶相比,不仅对“君”(即落叶)提出委婉的批评,同时也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松自立”,就是要像松树一样不恋繁华,修炼自身,唯有如此才能在秋风中自立,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松树作为诗词中的一个常见意象,往往与众木相对,是修睦高洁品质独立人格的象征。如陈子昂的“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这是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和坚持;“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李白敬仰孟浩然,是慑服于孟浩然的“迷花不事君”的独立人格。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